找到相关内容101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吕澂:南北宗禅学的流行(1)

    忍者无生方得,无我始成,于初发心,以为教首。”关于这一点,,《坛经》中没有明文,但在无相中却有同样意思的说法:“只见已过,莫见世非”。这也就是忍。这一思想在《坛经》中前后都贯穿着,《碑铭》中又提到了,...”。——应知心的这种真正作用,不能与一般的心相比,由此开始,就应该做实际的功夫;三、“常觉不停”。这里所说的“觉”,就是前两种里的体用之知。应该经常保持这种觉悟而不停顿。由此,随时“觉心在前,觉法无相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3547592.html
  • 研究生读佛经笔记

    因为对“见性”这一核心的把握,所以认为修行不必拘泥形式,他认为,“善知识,若欲修行,在家亦得,不由在寺”,“但心清净,即是自性西方”。他还说,“吾与大众说无相,但依此修,常与吾同处无别。若不作此修,...要以一定的相来显现,而不论如何,世间的相都是虚幻的,无相才是真正的佛陀,是真正的相。  《金刚经》里最后有几句很著名的话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。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”我记得这几句话在小说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5047716.html
  • 人间净土与不二法门

    不主张在现实人间之上再求什么出世间的。他告诉信众:“若欲修行,在家亦可,不由在寺。在寺不修,如西方心恶之人。在家若修行,如东方人修善,但愿自家清净,即是西方。”在他为信众所作指导在家修行的《无相》...居的净土也有区别。所谓“真净土”是进入“初地以上”的菩萨和诸佛所居的净土,“实性缘起,妙净离染,常不变故,故曰真净”,空寂无相,土无方所。可见,这里所说的“真净土”,实际上是大乘佛教视为世界万有本体、...

    扬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0147890.html
  • 《禅露集》——禅宗基本

    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内心。这就是我今天重新抬出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的理由,也希望大家能领会我老调重弹的苦心。下面引六祖《坛经》中无相,与大家共修:  说通及心通,如日处虚空。  唯传见性法,出世破邪宗...众善奉行”的日常生活里下功夫。这里引《坛经》里一则,供大家参究:  心平何劳持戒,行直何用修禅。  恩则孝养父母,义则上下相怜。  让则尊卑和睦,忍则众恶无喧。  若能钻木取火,淤泥定生红莲  但是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1448331.html
  • 禅房清音

    和尚!在家如何修行,愿为指授。”大师言:“善知识!惠能与道俗作《无相》,尽诵取,依此修行,常与惠能一处无别。”曰:     菩提本清净,起心即是妄,净性在妄中,但正除三障。      世间若修道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2948827.html
  • 中国禅宗研究论著汇要(2)

    ,以为教首。”关于这一点,,《坛经》中没有明文,但在无相中却有同样意思的说法:“只见已过,莫见世非”。这也就是忍。这一思想在《坛经》中前后都贯穿着,《碑铭》中又提到了,可见是慧能的基本思想之一。对于...。从这些话看,他的思想还没有超出众道信以来所特别倡导的智敏《禅训》中所讲的学禅先要懂体用这一范围。至于神秀怎样理会体用的,也有一些例子可资说明。他很欣赏傅大士(梁代禅师傅燮)的一个;“人从桥上过,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850037.html
  • 炖煌本坛经校刊记(2)

    修行(1),清净即是西(2)方。   二  使君问:和尚(3)!在家如何修,愿为指授!大师言:善知(4)识!慧能与道俗作无相,尽诵取;依(5)此修行,常与慧能(6)一处无别。   三  曰:   说...祖达磨颂意,即不合传衣。   三  听吾(5)与汝颂(6),第一祖达磨和尚曰:   “吾来大(7)唐国, 传教救迷情(8), 一花开五叶, 结!8騔自然成。” 第二祖慧可和尚曰:   “本来缘有地, 从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4150119.html
  • 关于“禅”与禅宗的反思(1)

    个人的一念之间。他说:“思量一切恶行即行于恶,思量一切善事便修于善行。如是一切法,尽在自性。”他在《无相》中说:“愚人修福不修道,谓言修福便是道,布施供养福无边,心中三恶元来造。若将修福欲灭罪,后世...思考而来之慧,称作思慧;由修行而来之慧,称作修慧。以上三者合称闻思修三慧。三慧加上与生俱来之“生得慧”,合称四慧。依《菩萨璎珞本业经》卷上说,菩萨之阶段可分六种智慧,即闻、思、修三慧与“无相慧”(已证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4450127.html
  • 《中庸》与《六祖坛经》的形上关怀

    这也正是《中庸》的“终极关怀”,更是一种“形上关怀”!   ﹝四﹞《六祖坛经》的形上关怀在那里?   (1):《六祖坛经》的“般若品”中慧能大师在其名为“无相”偈语里,说到   “佛法在...

    石朝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0451877.html
  • 汤一介:文化的豆动及其双向选择——以印度佛教和西方哲学传入中国为例

    《坛经》的《无相》有:"恩则孝养父母,义则上下相怜,让则尊卑和睦,忍则众恶无喧之语",宋大慧禅师则有"世间法即佛法,佛法即世间法"、"予虽学佛者,然爱君忧国之心,与忠义大夫等"之论。这几个佛教宗派...

    汤一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33955100.html